晨曦红色教育

晨曦资讯 → 红色文化 返回》

湖南红色教育:走进韶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体验沉浸式红色研学之旅!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时间:2025-04-08

【韶山红色教育培训研学手记】铜像前的沉思与红土地的温度

七月的阳光为韶山冲的稻田镀上金边时,我背着相机走进这座被翠竹环绕的村庄。导游小张递来的竹编斗笠还带着新篾的清香,他说这是每位访客的"红色通行证"——在这个全国规模极大的湖南红色教育基地,连遮阳工具都藏着革命年代的巧思。

穿过青石铺就的研学步道,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青铜像最先撞入视野。出乎意料的是,这里没有想象中的肃穆压抑,倒像座充满生机的露天课堂: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正踮脚擦拭铜像基座,穿迷彩服的青年团队在树荫下模拟"战地救护",几位银发老人对着展板上的老照片轻声讨论。讲解员告诉我们,基地今年新设的"沉浸式研学"项目,让红色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

在故居修复区,我触摸到了时光的温度。木窗棂上深浅不一的刻痕,是少年毛泽东夜读时油灯晃动的见证;灶台边陈列的竹制火钳,握柄处仍保留着经年累月的握痕。最令我驻足的是展柜里泛黄的家书复制件,研学导师教我们用宣纸拓印技术复刻字迹,当指尖触到凹凸的墨痕,"孩儿立志出乡关"七个字突然有了穿透纸背的力量。

傍晚的实践课程安排在晒谷场。我们换上粗布衫,跟着老乡学扎稻草人。李大爷边示范边念叨:"当年毛委员搞调查,就是这样和乡亲们边干活边唠嗑。"竹篾刺破指尖的瞬间,我突然理解了展馆里那双补丁摞补丁的布鞋——真正的群众路线,从来不是写在文件里,而是嵌在这些带着体温的细节中。

夜幕降临时,研学中心亮起了星星灯。在仿照延安窑洞设计的讨论室里,95后辅导员小周弹着吉他带我们学唱《映山红》。当年轻的声音与经典旋律碰撞,我注意到角落里几位老兵悄悄抹眼泪。这种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或许就是红色文化最动人的传承。

离开发放结业证书的签到处时,我特意把拓印的家书夹进证书内页。返程大巴启动的刹那,回望暮色中的韶山冲,突然想起白天在农耕体验区看到的情景:老农扶着犁铧,新插的秧苗在春风里舒展,而田埂上的湖南红色教育研学路标,正指向更远的远方。



服务热线:400-894-2414

联系手机:15084847866

湖南晨曦红色教育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__湘ICP备2024041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