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红色教育

晨曦资讯 → 红色文化 返回》

湖南红色教育:九大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打卡指南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时间:2025-04-16

在湖南这片浸染热血的土地上,每一条山路都藏着燎原火种的回响,每一座纪念馆都是凝固的觉醒年代。从韶山冲的晨曦到湘江战役的烽烟,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三湘大地的血脉。如今,历史不再只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可触摸的砖墙、可聆听的故事、可丈量的精神坐标。我们以“九”为线索,用沉浸式体验重绘革命图景——或是借AR技术还原战火中的抉择瞬间,或是在百年老屋前用经纬度标记信仰的轨迹。这不仅是红色教育的再出发,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科技赋能记忆传承,当年轻脚步叩响历史之门,湖湘大地的革命密码将在新时代焕发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1、橘子洲
游览橘子洲,橘子洲,是湘江中的一个冲击沙洲,自古就是长沙城的名胜之一。春天有江鸥在这里翱翔,夏、秋两季林木葱茏,冬天这里有著名的“江天暮雪”的景致。毛主席曾经赋诗赞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

2、岳麓书院/爱晚亭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

1983年,爱晚亭被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爱晚亭所在地岳麓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3年,爱晚亭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坐落在全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纪念馆主要有生平展区和专题展区(即遗物馆)两处,用于举办《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生平展览和《毛泽东同志遗物展》、《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等专题陈列以及有关临时展览,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世纪伟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广场始建于1993年,位于湖南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原名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广场总面积10.3万平方米。毛主席铜像以开国大典时手执文稿的姿势为母本,总高10.1米,朝向为东偏南。广场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以集会区为正负零铜像总高度14.5米。铜像朝向为东偏北51.5度,背靠韶峰,面向毛泽东故居。主席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魏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毛泽东广场是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是海内外游客缅怀毛泽东的主要场所,也是来韶游客参观游览的集散地。

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早在1961年3年,国务院就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liu伟人”。独特地政治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秘密会议,建立了韶山的第一个中共支部。

4、情景剧《最忆韶山冲》
《最忆韶山冲》大型(室内)舞台剧于2021年12月25日盛大首演。  演出生动再现了开国领袖毛主席的亲情之路、励志之路、求索之路、奋斗之路,全景展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最忆韶山冲》演出是国人来韶瞻仰伟人故里、红色圣地必看的演出,观众们将在“红五星”主题剧场里、在“双奥运”总导演张艺谋 创作的“诗音光影画卷 ”里,通过“光影矩阵舞台”感受“诗与音、光与影”,体验这场红色记忆与高科技融合的视听盛宴。

5、 “断肠明志”陈树湘生平介绍(1905-1934年)
长沙县人,曾任工农红军师长,革命烈士。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入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红5军团第34师师长。1934年11月下旬,长征途中“湘江战役”中,他率领部队付出重大牺牲,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负伤被俘。1934年12月18日,在敌人押送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

习近平总书记讲述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
2014年10月31日,福建古田,习近平总书记在与老红军、军烈属和“五老”代表座谈时,讲了这样一段话:“长征出发时,红军队伍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师牺牲。”当时的红34师师长是陈树湘。1934年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夹击下,付出了极大牺牲。当时担负掩护任务的红军三十四师已不足千人,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陈树湘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战斗中,陈树湘却伤重被俘。在敌人将陈树湘抬去邀功途中,他醒了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走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在油画《陈树湘》前,他停下脚步,凝视良久。“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总书记由衷感叹。

6、杨开慧故居
故居位于长沙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有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故居前临公路,后枕小山,占地面积120亩,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四周有松柏、香樟、翠竹环绕。故居为一农舍,依地势分三阶梯共三进,面阔3间,土砖墙,小青瓦,大小房间共28间。其父母卧室和本人的住房等均作原状陈列。

7、杨开慧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位于湖南长沙市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长沙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英勇就义80周年暨毛岸英烈士为国捐躯60周年,于2008年开始新建杨开慧纪念馆(杨开慧烈士生平业绩陈列室),2009年建成,2010年11月16日正式开馆。杨开慧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纪念馆分三层,一层为杨开慧烈士生平业绩陈列——《骄杨颂》: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忠诚革命的好党员;二层为杨昌济生平事迹展览——《欲载大木柱长天》,和毛岸英、毛岸青生平事迹展览——《骄杨之子》。三层为后续陈列布展区。

8、杨开慧陵园
   1930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识字岭就义后,归葬棉花坡北向山坡。毛泽东寄30块银元,以与杨开慧所生三个儿子的名义立碑三通。1959年修建纪念亭、纪念塔于墓前。1967年4月重修墓地并建陵园,1969年杨母向振照与之合穴,新建合葬墓于今地,占地约1.3公顷。墓地坐西北朝东南,墓冢前有花岗岩石台阶,墓前有杨开慧汉白玉塑像,墓顶由磨光汉白玉安砌成长方体,长2,宽1,高8,墓穴为混凝土结构,墓碑体由红砖安砌,磨光全黑大理石砌面,碑面用金色字体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著名词篇。

9、    湖南省省立第一师范旧址
湖南省第一师范位于长沙市书院路356号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就那样静静地矗立着,看百年风云激荡,听改革发展涛声,广迎八方学子。这所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学校,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这里求学、任教。

总结

九处红色坐标,九次心灵共振。从“基因解码”到“磁场引力”,这场潇湘红色之旅不仅是历史的复刻,更是精神的拓印。它告诉我们:红色教育无需刻板说教,当革命遗址化作可探索的“九宫格谜题”,当英雄事迹变身沉浸式的“觉醒剧场”,历史便自然流淌进当代人的情感脉络。湖南的红色圣地,既是追溯初心的溯源之地,亦是定义未来的精神灯塔——在这里,每一代人都是星火的接力者,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续写赤色湘魂的永恒篇章。


服务热线:400-894-2414

联系手机:15084847866

湖南晨曦红色教育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__湘ICP备2024041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