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红色教育

晨曦资讯 → 红色文化 返回》

魅力伟人韶山,必去的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六大现场教学点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时间:2025-04-23

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韶山以毛泽东同志故居为核心,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党性教育体系。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精心规划的六大现场教学点,串联起伟人成长足迹、革命历史场景和新时代精神传承的主线,构建起立体化的红色教育矩阵。从毛泽东故居的青砖灰瓦中触摸信仰的萌芽,到毛泽东纪念馆的珍贵史料里感悟初心使命;从铜像广场的庄严瞻仰到南岸私塾的文化寻根,每一处教学点都是红色基因的鲜活课堂。通过场景还原、故事讲述、互动体验和多媒体技术融合,韶山以沉浸式教育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使学员在行走中感悟思想伟力,在对话历史中赓续精神血脉,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群体提供了生动深刻的党性教育实践平台。

1.毛泽东故居

上屋场东头由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于1878年买入,当时只有5间半茅屋。1917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此屋改扩建为13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6岁开始参加田土间一些辅助性劳动。8岁开始入学,先后在南岸、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读私塾。14岁辍学,在家参加农业生产2年。16岁时,又在乌龟井、东茅塘读私塾1年。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1911年,赴长沙入读湘乡驻省中学,随后到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寒暑假偶尔回家居住。

1919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因病去世,毛泽东回家奔丧,含泪撰写挽联和《祭母文》。
1925年2月,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携子岸英、岸青回韶山,在上屋场居住半年。经常在这里与乡亲交谈,召开各种小型会议,了解农村政治、经济情况,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并秘密建立农民协会和公开的反帝爱国组织———雪耻会。6月,在自己卧室的阁楼上为毛新梅、李耿侯、庞叔侃、钟志申等人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秘密成立直属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

1927年,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召集农运干部和农民积极分子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提出农民要建立自己的武装,把农民协会办得更好。
1929年1月,毛泽东故居被国民党当局没收,室内部分家具、农具散失。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房屋退还,由毛泽覃之妻周文楠及其母陈轩、兄周子鱼、子毛楚雄居住。
1949年8月,韶山解放。故居由湘潭县人民政府派毛月秋、王淑兰等人管理,并着手收集散失的家具、农具。1950年冬,毛月秋等将征集到的故居家具和农具44件、革命文物6件复原陈列。1951年2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堂屋大门上方悬挂“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匾额,后匾额改书为“毛泽东同志故居”。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26日,在罗瑞卿等人陪同下,省视了故居,并在前坪同欢迎的群众合影留念。
1961年5月,根据刘少奇的意见,大门匾额改书“毛泽东同志旧居”。1965年9月28日改挂郭沫若书匾额“毛泽东同志旧居”。1983年6月27日,改用邓小平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
毛泽东同志故居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毛泽东少年时读私塾旧址——南岸

毛泽东少年时读私塾旧址南岸,坐西南朝东北,距毛泽东故居约100米,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正面主墙为青砖,青瓦盖顶,谷壳泥粉墙,建筑面积394.52平方米。此处原系邹姓祠堂公产,靠西北角一间楼房为私塾学堂。

1902年至1903年,毛泽东在此启蒙接受早期教育。始读《三字经》、《百家姓》,继而读《论语》、《孟子》、《诗经》等。
1964年南岸房屋由国家征收,原住户全部搬出。1968年维修后复原陈列,12月26日对外开放。
1994年开始,韶山纪念馆在此举办《毛泽东鎏金像展》、《毛泽东与他的儿女们》、《毛泽东与韶山》等展览。2002年10月,为保持南岸原貌,将其屋后增建的青砖平房予以拆除。
南岸于1972年9月被湖南省革委会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同志故居范围内予以重点保护,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3、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纪念馆于1964年5月10日动工,8月20日竣工,10月1日对外开放。馆名初为“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馆牌由郭沫若书写。初辟4个陈列室,展出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至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文物和相关史料。1965年,增辟3个陈列室,展出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1965年间革命活动的事物和史料。1969年扩建,建筑面积由2700多平方米增加到3185平方米,陈列室扩充到9个。

1982年11月,经中共中央同意更名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次年4月2日由邓小平题写馆名。
1993年和200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生100周年和110周年,先后两次作了重大修改。修改后的毛泽东生平业绩陈列的主题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共使用展品400多件,同时还安装了多个多媒体设备。陈列内容按照毛泽东的生平和主要业绩分成7个部分,即“立志救国、追求真理”;“参加建党、唤起工农”;“创建人民军队、开辟革命道路”;“坚持团结抗日、确立毛泽东思想”;“指挥大决战、缔造新中国”;“立国安邦、奠定基础”;“艰苦探索、建设强国”等。同时,还辟有“毛泽东一家六烈士”、“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韶山风物耐人思———部分中央和地方领导同志及著名人士在韶山”、“国际友人在韶山”、“邓小平与毛泽东”等5个专题。
1997年6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4、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

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的主要纪念设施。1992年10月开工建设,1993年12月竣工。

毛泽东铜像系全身站立像,身着笔挺的中山装,胸前左上口袋外挂着“主席”字样的出席证,双手握着文稿,环于胸前,面带微笑,目光炯炯有神,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开国大典时的光辉形象。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大字镌刻在褐红色大理石基座上,光辉夺目。
毛泽东铜像塑建工作领导小组邀请国际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雕塑工作室主任、著名雕塑家程允贤设计雕塑毛泽东铜像。

1993年12月20日上午,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毛泽东铜像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毛泽东铜像揭幕。

毛泽东铜像广场位于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前方。广场总面积102800平方米,设四个功能区,依次为瞻仰区、纪念区、集会区、休闲区。广场中轴线瞻仰大道入口处有一巨形景观石,形似中国版图,题刻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几个大字。大道两旁有对称的六处小景观石,分别题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蝶恋花·答李淑一》、《卜算子·咏梅》、《七律·到韶山》。
1997年6月,毛泽东铜像广场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毛泽东遗物馆坐西南朝东北,前临南环线公路,距毛泽东故居约600米,距毛泽东铜像广场约300米。
毛泽东遗物馆由广州市设计院设计,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2006年春动工,2008年12月25日竣工并对外开放。

5、滴水洞

世人瞩目的“滴水洞”,位于韶山冲西部,距毛泽东故居约5公里。这里层峦叠嶂,松竹环抱,泉水涓涓,南临龙头山,北靠虎歇坪,西傍舒塘山,群山绵延起伏,巍然耸峙。前人诗云:
“耸峙舒塘泼翠鲜,一峰如断一峰连;初登滴洞疑无路,忽转龙头别有天。”
山谷中段原有一天然石洞,口小、中空如罐、泉水滴入洞中,叮当有声,人称“滴水洞”或“吊水洞”,也叫“滴水冲”,冲窄而深,林多而密,山谷中潺潺流水,终年不断,灌溉着山外的近百亩农田。1957年韶山水库修建后,此洞被淹入水库。

1966年6月18日下午,毛泽东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嗣等陪同回韶山,当晚下榻于滴水洞一号楼。毛泽东一下车,望了望山景,边走边说:“这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砍过柴、割过草,还和小伙伴们打过架……”同年7月8日,毛泽东在写给江青的一封信中把这里称为“西方的一个山洞”。
1955年春,笔者作为湘潭县委工作组的一员,曾在此搞过农业互助合作化工作。当时这个山沟里居住着1l户农家,40多口人,他们耕种着祖辈开垦的20来亩梯田(包括滴水洞冲里16亩、龙头山4亩多)和40多亩坡地,田块小而分散,这些“蓑衣斗笠盖丘半”的小田块很不规则地散布在从冲口到冲尾数公里山坡的中下部。在四周辽阔的山坡上则是古树参天,奇花异草遍布丘壑,密林深处还栖息着多种鸟类和山羊、野兔、山猫、野鸡、黄鼬、穿山甲、麝香猫、刺猪等多种野兽,50年代还可以听到老虎的咆哮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冲里的人们每年大约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耕种田土,三分之二的时间上山砍柴打猎,过着极其淳静而清贫的生活,多数农户因耕牛农具不齐,耕种粗放,农作物产量很低。当地党组织十分关心这些贫苦农民的生产生活,支部书记毛伟昂多次邀工作组的同志进山做工作,发动他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5年春耕期间,成立了互助组,由贫农毛玉华同志任组长,故名毛玉华互助组,1956年冬集体申请加入邻近的韶融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上级还来不及批示的情况下,全国农业合作化的新高潮已经到来,1957年春就直接进入了韶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次年转为韶山人民公社,1960年因国家建设需要征收,社员全部迁出,另作安置。

滴水洞的建设是从1960年开始的。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的第二天,即兴致勃勃地来到韶山水库游泳,趁着游兴,他用手指着密林深处的山冲——滴水洞,对刚来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咯个地方倒很安静,我退休后,在这里给我搭个茅棚好吗?”湖南省委高度重视,委派省建筑工程局工程师刘鸿庆任总设计师,参照中南海毛泽东住房的建筑式样,吸取当时苏式建筑保暖防寒的优点,设计出一、二、三号主体工程。一号为毛泽东专用;二号是两层楼的客房24间,是陪同的中央负责同志休息处;三号楼距一、二号有百多米远,是随行的警卫人员、省委接待同志留宿的地方。
整个建筑于1960年下半年动工兴建,代号“二〇三工程。”在高度保密的条件下,由省军区工程兵部队承担全部施工任务(人们称为六〇部队),没有一个民工参与。当地人也不明其究竟。1962年,建筑面积为3638.62平方米的三栋主体工程连同韶山冲至滴水洞的公路同时竣工。为保证首长的安全,1970年又修建了防震室和防空洞。
滴水洞原由湖南省接待处直接管理,1981年2月移交给韶山管理局,由韶山宾馆具体负责。1984年9月开始内部接待(县)团级以上领导同志参观。1986年8月,省委、省政府明确韶山的性质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风景名胜区,才于9月1日将滴水洞正式开放,接待国内外游客。

6、韶山烈士陵园
据统计,在韶山这块只有247.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597人献身,已正式认定为烈士的就有147位。视频号2:毛主席一家满门忠烈韶山烈士陵园建成于1993年,占地面积13.52公顷,是为了纪念包括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在内的韶山一千七百多位革命烈士而兴建的永久性烈士纪念建筑物。陵园内主要有门楼、泪飞泉、国旗台、烈士纪念塔、忠烈亭、六亲台(毛主席六位亲人铜像)、三英陵、五杰亭、烈士墓区、聚英亭、国防知识教育园、诗词门廊等纪念设施,集中反映“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概。

陵园先后被湘潭市委、市政府、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1年获批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集革命纪念和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红色主题公园。
毛泽东主席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为:第一位是大弟毛泽民——为革命理财的红色管家。毛泽民(1896-1943),毛泽东的大弟,生于1896年4月3日。从小勤劳肯干、脚踏实地,能写会算,并且学会双手打算盘。1921年在毛泽东教导下离开韶山走向革命道路。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去安源从事工人运动,1925年,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1931年后,先后担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1938春到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9月,毛泽民被盛世才逮捕,在狱中对毛泽民残陷地实行各种法西斯酷刑。1943年9月,毛泽民在新疆迪化(即今乌鲁木齐市)英勇就义,时年47岁。
第二位是小弟毛泽覃——英勇骁战的红军优秀指挥员。毛泽覃(1905-1955),毛泽东的小弟,生于1905年9月25日。从小机灵可爱,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具有“喜欢打抱不平”的反抗精种,1918年在大爵毛泽东带领下来到长沙读书,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至1927年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算地委书记处书记,并在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参加南昌起义后上井冈山,任营党代表。1929年后,先后担任工农革食委员会驻吉安办事处主任,中共东固区委书记、赣西南特委委员、永(丰)吉(安)泰(和)中心县委书记、公略县中心县委书记和中央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红军独立师师长,转战武黄山区,1935年4月28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英勇牺牲,时年29岁。
第三位是妻子杨开慧——忠贞不渝的革命伴侣。杨开慧(1901-1930),毛泽东的夫人,1901年9月26日生于长沙板仓。1913年到长沙读书,1918年随父杨昌济到北京。1920年回湘读书,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下半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冬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俞失败后,回到家乡板仓,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遭受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同年11月,英勇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时年29岁。
第四位是妹妹毛泽建——巾帼英烈的女游击队长。毛泽建(1905—1928),生于1905年10月,毛泽东父母的养女,从小勤劳俭朴,聪朋机智。1921年春在大哥毛泽东鼓励下,随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为加强湘南的革命力量,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并改名毛达湘。在该校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湘南学联女生部部长。1924年至1927年,在衡阳、衡山、耒阳等地从事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岗山后,留在当地坚持斗争,任游击队队长。同年春夏间,在作战中负伤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毛泽建坚贞不屈,信念不变。1928年8月20日,英勇就义于衡山县,时年24岁。
第五位是长子毛岸英——国际主义战士。毛泽东的大儿子。生于1922年10月24日。1930年与母亲杨开慧一起被捕入狱。母亲牺牲后,经党组织营教出狱。1931年被秘密送往上海大同幼稚园,曾一度流落街头。1936年,党组织找到他和岸青,送往苏联学习。1943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曾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1946年初回国后,遵照毛泽东的嘱咐,到延安农村劳动锻炼。1947年至1949年,在中央机关工作,并先后到山西临县,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1950年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兼宣传委员,1950年10月7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1月25日,因敌机豪炸壮烈牺牲,时年28岁。
第六位是侄儿、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楚天雄鹰。毛楚雄(1927—1946),毛泽东的侄儿,毛泽覃的儿子。生于1927年8月13日,共青团员。小时候就刻苦好学,热爱祖国,决心“继父之志,报父之仇”,“做一个改革社会的人物”。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时,在《小朋友救国方法》一文中写道:“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驱逐鬼子兵。”1945年9月,遵照毛泽东指示,参加八路军,后任中原军区干部。1946年秋,护送张文津、吴祖贻赴西安参加和平谈判的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惨杀于陕西省宁陕县东江口,时年19岁。



服务热线:400-894-2414

联系手机:15084847866

湖南晨曦红色教育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__湘ICP备2024041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