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服务热线:400-894-2414 联系手机:15084847866 邮 箱:14997102@qq.com |
![]() (请扫码关注企业公众号) |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资讯 |
重走觉醒之路:韶山周边5G+红色培训文化体验活动解码新时代精神密码 |
发布时间:2025-03-20 浏览量: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分享到: |
在韶山冲的晨曦中,一群佩戴AR眼镜的学员正用数字光束"扫描"毛泽东故居的砖墙,泛黄的《湘江评论》手稿突然在虚拟空间中展开批注——这是韶山红色培训推出的"时空折叠"文化体验项目。当传统红色教育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韶山周边30公里半径内,正衍生出六大创新文化体验场景,让红色基因传承突破时空界限。 一、全息投影激活历史现场 在毛泽东纪念馆新馆,5G全息剧场每日上演《韶山冲的抉择》。观众无需佩戴设备,即可看到1925年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的立体影像从青石板路上"走"到眼前。技术团队通过3D激光扫描,将韶山特别支部旧址等12处遗址进行数字建模,学员触碰电子屏即触发历史事件讲解,这种"空间增强现实"技术使培训信息接收效率提升65%。 ![]() 二、实景剧本杀重构教育逻辑 银田镇古街上,身着粗布衫的学员正参与《谁动了我的调查数据》红色剧本杀。游戏以1930年毛泽东《寻乌调查》为蓝本,设置7个线索站点,参与者需在3小时内完成基层调研、数据分析等任务。2024年数据显示,这种参与式教学使学员对群众工作方法的掌握度从38%提升至82%,尤其受90后党员干部青睐。 三、生态农场里的思政课堂 韶峰山下的"红培生态基地",学员们在插秧劳作中体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实践智慧。农田里设置的智能感应桩,会实时推送1927年农运时期的经济数据对比。这种"劳动+数字"的融合模式,已吸引全国126所高校将其列为思政实践必修课,年均接待量突破8万人次。 四、星空夜话中的思想碰撞 在滴水洞景区新建的星空露营基地,每晚开展"新时代三问"研讨沙龙。学员通过数字留言墙匿名提交问题,系统即时生成词云投映在帐篷幕布上。当"躺平主义如何破解"与"革命乐观主义当代价值"等议题在星空下交锋,大数据显示此类非正式学习场景的思考深度是传统课堂的2.3倍。 五、红色村落里的跨代对话 杨林乡的"时光留声馆"收藏着327位老党员的影像资料,学员佩戴骨传导耳机走进特定区域,就会听到老党员讲述土改时期的真实故事。更创新的是"代际任务卡"设计,90后学员需带着"如何向Z世代解释集体经济优势"等问题,在走访中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 六、湘江战役VR急行军 在韶山红培中心新建的XR实验室,学员通过虚拟现实重演1934年湘江战役。智能地板模拟出沼泽地的触感,温控系统制造寒风效果,当系统显示"战友"伤亡数字时,73%的参训者表示对"大局意识"有了切肤认知。这种多感官教学法已申请国家专利,成为国防教育特色课程。 教育价值的时空延伸 韶山周边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本质是构建"行走的党性教育生态圈"。据统计,2024年参与周边体验活动的学员,对红色精神的内涵理解度达91%,较传统教学提升47个百分点。当AR技术让历史档案"开口说话",当稻田里的传感器成为教学工具,红色教育正在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范式革命。 在韶山干部教育学院的教学评估中,86%的学员认为周边文化体验活动"重新定义了红色培训的边界"。正如某科技企业高管在体验笔记中写道:"在虚实交织的韶山冲,我触摸到了两种力量——1925年毛泽东发动农运的破局勇气,与2025年中国用数字技术传承精神的创新智慧。"这些散落在韶山周边的文化明珠,正通过"红色培训+"的纽带,编织成新时代的精神坐标网络。 |
上一篇:解码精神密码:韶山红色培训的时代使命与价值追寻
下一篇:这是第一篇 |
—————— 相 关 文 章 —————— |